文章简介:扫码即走、随骑随停的摩拜单车的亮相,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绿色出行方式,弥补了传统公共自行车找车不易、停车难等问题。
扫码即走、随骑随停的摩拜单车的亮相,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绿色出行方式,弥补了传统公共自行车找车不易、停车难等问题。一经推出,便吸引了众多目光,迅速走红北上广深街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成为摩拜单车的用户。但是随着用户量的增长,摩拜单车背后的问题也愈发明显,野蛮生长的摩拜单车似乎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
>>>>
摩拜之“重”
目前,摩拜单车已经在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多个城市布局。它利用手机APP进行手机绑定和实名制注册,新用户缴纳299元作为押金。完成注册之后,打开APP就可以寻找附近的单车,扫码进行租借。使用完毕后将摩拜单车还至任意马路边、政府规定的停车区域,锁上车锁即可完成还车,并自动计费。
摩拜单车目前一般用户的使用费用为1元/半小时。今年的10月下旬,摩拜单车宣布在京沪两地同步发布全新车款——摩拜轻骑(Mobike Lite),将其整车成本从3000多元控制在数百元,价格由原来的每半小时1元降至0.5元。
摩拜最初只是想做一个平台,但是为破除维护成本高这一“世界难题”,摩拜希望打造4年免修的自行车,苦于没有寻找到合适的供应商,为此,摩拜由一个APP平台转向了自主研发、生产制造的互联网+“重”制造业。摩拜单车的成本看起来令人咋舌,最初一辆摩拜单车的成本在6000元,虽然目前控制到3000元,但是对于公共自行车来说,巨大的投放、运营成本,成为摩拜的重中之重。
摩拜最初只是想做一个平台,但是为破除维护成本高这一“世界难题”,摩拜希望打造4年免修的自行车,苦于没有寻找到合适的供应商,为此,摩拜由一个APP平台转向了自主研发、生产制造的互联网+“重”制造业。摩拜单车的成本看起来令人咋舌,最初一辆摩拜单车的成本在6000元,虽然目前控制到3000元,但是对于公共自行车来说,巨大的投放、运营成本,成为摩拜的重中之重。
另外一个对摩拜重的吐槽来自于用户体验的“重”。重达25公斤的车身、不可调节的座椅,没有行车导航等不方便的用户体验都让摩拜单车的体验倍受诟病。
>>>>
不能承受之“痛”
无桩停车给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带来的另一面是车辆的管理和调配的弊病。据摩拜单车的用户反映,经常是在定位的附近找不到车,或是3分钟的路程找车可能要花费10分钟或者更多的时间。
对社会投放,令摩拜单车忧心的还有车辆严重损耗的痛。据媒体报道,在上海投放的一万辆摩拜单车损耗高达10%。恶意损坏、丢弃、公车私用,都成为摩拜单车开放场景下所不能承受之痛。
>>>>
竞争激烈
摩拜单车目前主要以收取租赁费为主,用户缴纳的押金以及预存的骑车费用将会带来现金流和资本沉淀。然而尽管存在此类收入,这些资金是否能够支撑企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所需的大量资金投入,仍是个问题。目前看来,要想仅靠自行车实现盈利,难度依旧很大。
在“出行最后一公里”领域,摩拜单车遭遇来自北大校园的ofo共享单车的挑战。摩拜单车成立于2015年,而ofo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大学市场。这家由几位90后北大学子创办的单车共享平台,已经覆盖到全国众多高校。
在“出行最后一公里”领域,摩拜单车遭遇来自北大校园的ofo共享单车的挑战。摩拜单车成立于2015年,而ofo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大学市场。这家由几位90后北大学子创办的单车共享平台,已经覆盖到全国众多高校。
ofo立足校园,采用的是提供普通自行车+机械锁的轻型模式,成本相对较低,虽然一部分车源来自校园“僵尸车”和校友共享,但只占10%的比例,大部分仍然是自营单车,单车成本为270元左右。ofo在完成C轮融资的第二天,宣布走出校园尝试社会化运营,摩拜单车和ofo之间的“橙黄大战”已不可避免。
另外,共享单车项目“优拜单车”、“小鸣单车”也于近期先后宣布完成数千万级别的天使轮融资。市场有更多的参与者加入,共享单车领域的硝烟已经悄然燃起。
>>>>
前景未知
看似蓝海的“最后一公里”共享单车出行方式,事实上竞争已无法避免。相比汽车,自行车领域门槛较低,目前摩拜、ofo等企业既没有形成规模,也未形成技术门槛,意味着随时有新玩家“进场”的可能。“相信很快会出现类似滴滴、易到、Uber的火拼竞争状态,多家新创业公司杀入,复制共享单车模式。
而另一个猜测是,占据了中国出行市场半壁江山的滴滴手握重金,会不会前来插足共享单车界,一统共享出行大业,谁又能说的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