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好品牌” 时间:

比亚迪“争霸”

来源:企业观察家  投稿人:好品牌  时间:2017-12-26  

文章简介:对比亚迪的掌舵人王传福来说,可以说是捷报频传。

    最近一段时日,对比亚迪的掌舵人王传福来说,可以说是捷报频传。
  从市场一线传来捷报,截至2017年9月前,比亚迪的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突破了58217辆,同比上涨了90%,增长势头迅猛。
  这确实是一个风向标。作为新能源汽车引领者,比亚迪更是以王者之势,蝉联新能源今年9月单月销售冠军,同时还赢得了1~9月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累计销量冠军,尤其在汽车插混领域中,比亚迪高高抢占了66%的市场份额,领先一众车企。
  技术创新快跑不停
  比亚迪之所以能在逆市中一览众山小,是与其在技术上的不断奔跑分不开的。比亚迪的技术制胜,又是与王传福的技术研发狂分不开的。
  王传福拥有的最大的资本,就是战略眼光和冒险精神。1995年,王传福辞职下海,在深圳创建了比亚迪。仅用8年时间,就让比亚迪成了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企业。
  2000年,王传福投入重金,开始研发锂电池,并很快拥有了核心技术,并成为摩托罗拉的第一个中国的锂电池供应商。到了2001年,比亚迪锂电池的市场占有率就升到世界第四,镍镉和镍氢电池上升到了第二位和第三位。
  早在2003年,他就规划了更大的版图——造汽车。王传福的思路,就是利用电池生产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打造电动汽车第一品牌。对王传福来讲,如果说单干创业是第一次冒险的话,那么决定造汽车无疑是他冒险的疯狂之举。
  2003年1月,比亚迪以2.7亿元的价格,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77% 的股份,正式进军汽车行业,同时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
  尽管王传福拥有敢于冒险的精神,但充电汽车的产业化难度,远非现有技术条件可以想象。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股市一蹶不振,车市低迷,巴菲特逆势投资了名不见经传的比亚迪,顿时引发了业界关注。
  是什么原因让巴菲特如此看好比亚迪呢?那就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强悍的研发实力,默默无闻研发技术,依靠技术创新制胜市场的基本信条。
  巴菲特对王传福本人十分感兴趣,并认为他就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混合体,他可以像爱迪生那样去解决技术问题,同时又可以像韦尔奇那样成功地解决企业管理上的问题。
  事实上,在技术研发上的巨大投入,产生的强大研发能力,也一直是比亚迪的最强劲的核心竞争力。到了2015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而在这一年,比亚迪也以6.17万辆的销量,第一次摘得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桂冠。
  自涉足汽车产业到今天,比亚迪用了不到15 年时间,就发展成了掌握新能源核心技术、整车及全产业链的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导者。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比亚迪的技术专利达到了12580件,包括542技术、双模技术、全时电四驱、磷酸铁锂电池、双向逆变充放电技术,大功率充电、摇控驾驶,轮边驱动等,有些还是独步全球的“黑科技”。尤其是首创的DM 双模混动技术、全时电四驱、双向逆变充放电技术,一再刷新业界对国产车的认知,为比亚迪迅速提高形象加足了分。
  在IT 领域,比亚迪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OEM和ODM供应商,主要从事二次充电电池业务,手机、电脑零部件及其组装业务,其主要客户包括三星、微软、戴尔、东芝、惠普、华为、联想、中兴等国内外行业巨头。
  虽然当时比亚迪还是一家小企业,与诸多的汽车巨头相比,知晓的人并不多,从这个角度来看,说明了巴菲特慧眼识珠。与其说,当年股神巴菲特投资了比亚迪,不如说把信任票投给了王传福。
  王传福进入汽车行业13年来,有过艰难,也有想放弃的时候,还有过迷茫和困惑。但王传福认为,一个企业要想真正赢得别人的尊重,不是仅靠网络上的唇枪舌剑,而是要用领先的技术、一流的品质,以及良好的业绩赢得市场。
  事实上,比亚迪一直没有偏离其技术创新路线的轨道。比亚迪凭借在IT、汽车产业积累的经验,最终攻克了技术难关和壁垒,完全掌握了轨道驱动、电机、电控、车身、底盘、转向架、轨道梁等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并且经过大量的试验、验证,成功研发出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跨座式单轨——比亚迪云轨。在王传福看来,继IT、汽车、新能源之后,云轨将成为比亚迪的第四大产业板块。未来,比亚迪以云轨开通作为契机,打造一个新的千亿级的产业,相当于再造一个新的比亚迪。
  全产业链制胜
  除了技术创新引领之外,比亚迪与其他新能源汽车巨头不同的是,依靠全产业链模式制胜市场。
  众所周知,全产业链布局有利于企业形成产业闭环,发挥整体优势,降低成本。比亚迪就属于这一种。但是,这对企业的资金、技术、规模以及前瞻性布局策略等要求较高。
  事实上,比亚迪的产业链,从上游的矿产资源开发,一直到整车的研发制造和市场运营,以及到最后的电池回收,形成了一个从“上游锂矿资源——锂电原材料——动力电池——新能源整车——电池回收”的全产业链闭环。
  为了适应市场化竞争的发展,比亚迪的动力电池业务已由封闭走向开放,将面对所有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商供货。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比亚迪研发的动力电池对外供货,或将极大改变中国和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竞争格局。
  比亚迪的事业重心,都在电动汽车的研发上。两年前,比亚迪提出了新能源车“7+4”战略:“7”代表七大常规领域,包括城市公交、出租车、道路客运、私家车等。而“4”则代表四大特殊领域——仓储、矿山、机场、港口等。王传福为比亚迪制定的目标就是,要把中国道路交通领域里“所有用油的地方,全部用电搞定”。
  面对诸多挑战,未来如何守擂,王传福谈及,比亚迪未来的新能源市场战略是,在公交车电动化、小微型电动车、云轨等领域发力。比亚迪在打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全市场布局的同时,也不忘记紧抓市场的爆点。“未来,光靠公交电动大巴还不够,新能源汽车下一步爆点,将是私家车。”王传福对外表示。
  除了这些,比亚迪正在加紧研发智能化的无人驾驶汽车,王传福对未来的前景十分看好。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智能应用、智能驾驶、辅助导航等一系列“黑科技”将会层出不穷。“我们希望通过不断研发创新,保持领先优势。无人驾驶技术我们已经做了充分的储备,一旦市场成熟,一定会最先推出。”王传福对外表示。
  虽然目前比亚迪暂时领先,但是新能源汽车将是一个艰难的长跑比赛,当即将到达赛点时,若你还能在技术和市场上保持领先,才可能成为新的王者。
  事实上,王传福在追逐新能源汽车梦想的工程中,遭遇挑战将是不可避免的。首先是诸如宝马、奔驰、日系、美系等国际巨头的阻击,同时,还要面临国内众多诸侯的围堵。随着对手们不断提高的竞争投入,未来王传福的比亚迪面临的压力将越来越大。
  其中,让王传福内心感到紧迫的,或许还不在这里。面对众多竞争对手,王传福是淡定的。由于提前布局,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王传福直言不畏竞争。在王传福的眼里,尤其在电动车新能源汽车领域,在战略上领先多一点,现在别人也开始改变思路,这个领先的优势就减少了。但是目前比亚迪的技术和产品,除了战略保持领先,还在细微的战略上保持领先。这是让他感到欣慰的。
  让王传福感到最大的隐忧也许是,汽车的低端路线将越来越走不通了,这是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未来,王传福的比亚迪如何跨入中高端路线,将变得越来越紧迫。王传福今天所遇到的挑战,是我们所能预料到的,而更关键的则是,未来,王传福如斗士一样,如何把把压低的技术优势,转换成市场优势,赢得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终极胜利。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好品牌”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好品牌”,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0415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883号

中国好品牌 | 版权所有www.haobran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