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简介:近期关于联想的讨论可谓甚嚣尘上,杨元庆也进行了自辩。杨元庆是不是合格的CEO,笔者不去做评判。
近期关于联想的讨论可谓甚嚣尘上,杨元庆也进行了自辩。杨元庆是不是合格的CEO,笔者不去做评判。而是我们首先来弄清楚这样一个基础性问题,就是联想的核心能力是什么的问题。联想的成功是建立在分销体系的基础上的,或者说联想的核心能力是紧紧围绕分销体系而展开的,而不是建立在基础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的基础上的,这是联想成功的基础和保证,这也道出了联想的企业实质:联想并不是一家高科技型的企业,而是一家利用高科技技术的消费型的企业。这种分销的内在组织能力支撑着联想的成长、进步。
联想为什么选择这样一种道路来谋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呢?从表面上看,联想诞生的时候,PC所在行业的游戏规则,比如基础层面的技术发展趋势的争夺完全控制在微软、英特尔为首的高科技企业的手中,联想没有足够的实力与他们抗衡,而在管理上的创新,基本上由几乎同期创业的戴尔公司探索出来,同时中国市场处在一种待开发的状态中,并且中国市场中的补偿式消费如井喷一样爆发了,处在这一时期创业的中国企业,面对这样的国际、国内环境。在完全都没有经历市场经济的洗礼,他们在经营中处在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中,而实用主义能够立竿见影,这不仅成就了企业和自身,也满足了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身在其中的联想以及创始人柳传志也没有能力跳出这种环境的束缚,或者说他没有更加宽广的视野,从一个更加高的层面上为联想描绘未来,于是联想以及柳传志选择了务实的实用主义战略,让联想不仅生存了下来,而且还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当联想成为中国市场中的NO1号,甚至是世界市场中的NO1号的时候,联想完全有机会改变自身的内在基因,让一个消费型的联想转变成为高科技型的联想,联想为什么没有转型呢?这里除了涉及到企业决策阶层的能力上的局限性之外,同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被我们所忽视了,就是我们生存的社会环境。我们处在一种怎样的生存环境中呢?中国社会是由农业社会转型到工业社会的。农业文明形成的是一种实用主义文化以及功利主义的评价体系。在这种文化以及功力主义的评价体系下,就造成了这样一种旁普遍的社会现象的出现,就是我们只关心外在的、有形的物质利益或者说我们只注重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利益,而根本不重视无形的价值,比如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人靠衣着马靠鞍”、“人要衣装、佛要金装”、“勤剃头、穿新鞋、破破烂烂也看不出来”等等,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功利主义的评价体系息息相关。这种功利主义的评价体系让处在其中的我们在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的时候,不是听从于内心的召唤,而是听从于周围人的评价,我们被周围人的评价所左右,于是一个被完全扭曲的我就出现了。
身在其中的联想以及其决策阶层也是在这种环境或者潜移默化中受到这种实用主义文化和功力评价体系的影响,或者说他们的骨子中深深的打上了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的烙印,而中国社会的启蒙运动在战乱中以及后来的党国统治下完全被中断了,于是我们的整个社会就完整的继承下了农业文明中的精华、糟粕,也就是在文化层面上,我们的社会没有进化,更不用说升华了,正是这种传统文化的糟粕基因决定了目前中国社会各个不同领域的困局,包括企业领域,也就是说联想困局,并不是由杨元庆引起的,是没有被彻底颠覆的农业文明中的糟粕文化导致的,将板子打到杨元庆的而屁股上,看不见的糟粕文化是感觉不到疼的,当然指出杨元庆存在问题的发现者也许会沾沾自喜,而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个代价谁能够承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