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好品牌” 时间:

优衣库不惧“挖墙脚”公开代厂名单 中国占到6成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投稿人:中国好品牌  时间:2017-03-06  

文章简介:优衣库母公司日本服饰企业迅销集团在日前对外公布了146家优衣库(Uniqlo)品牌供应商的名字和地址。

  优衣库母公司日本服饰企业迅销集团在日前对外公布了146家优衣库(Uniqlo)品牌供应商的名字和地址。
  记者注意到这份名单上日本本土的工厂仅有3家,其余的统统在海外6个东南亚国家分别是中国、孟加拉、柬埔寨、印尼、泰国和越南。其中,又以中国最多,占到60%的比例,这些服饰加工厂主要集中在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和广东省。
  对于服饰类企业来说, 由于生产加工产掌握了服饰品牌的关键信息,因此,大部分服饰企业并不愿意公开供应商名单。
  去年挂牌新三板韩都衣舍(838711.OC)副总经理胡近东就认为供应商对于服饰公司来说是核心竞争力甚至是商业机密。以韩都这样的公司为例,主要是少批量多品种,但这样的订单并非所有的工厂都愿意接。所以他们通常会花大气力去寻找开发潜力工厂,然后改造工厂来适应自己的下单生产节奏,打造更加适合自己公司的柔性供应链。“这需要长时间的打磨和适应,我们的核心供应商与我们合作已经有10年了。而我们也不愿意对外透露自己的供应商。”
  迅销集团高级副总裁新田幸弘(Yukihiro Nitta)也表示,公布供应商名单无疑是冒着让竞争对手知道集团“关键资产”的风险。那么迅销为什么会公开自己的供应商?
  在过去的数年里,西方媒体曝光了许多在“血汗工厂”的新闻事件,这引发社会对服装工厂工人安危的担忧。愈来愈多的人权倡导者和消费者集团强烈要求跨国型服装公司承担责任,为工人提供合适的工作环境。除此之外,服装工厂所引发的环境污染也是一个关注焦点。有观点认为,如果公布供应商名单,也能够方便第三方机构监测工厂环境,对工厂起到督促的作用。
  人权倡导者对消费者购物习惯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西方。拒绝对外公布供应商名单甚至会削弱公司的企业价值。1996年6月,一位12岁左右的巴基斯坦童工正蹲着手工缝制精致的耐克足球的照片,刊登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杂志解释说,他每天的工资仅为2美元。这引发了消费者对耐克产品的抵制,耐克公司因此遭受了沉重打击。
  全球战略咨询公司Roland Berger 东京办公室负责人福田稔(Minoru Fukuda)表示:“鉴于全球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工作条件及其他问题,服装公司正通过展示透明度来提升品牌形象。”
  按照迅销集团CEO柳井正的想法,集团是作为全球性公司发展。目前,其海外市场除了亚洲的中国、韩国外,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等地也有开店。上月,迅销宣布进军西班牙市场。基于此,公开供应商名单对于海外扩张更为有利。
  服饰行业营销专家程伟雄认为对于迅销希望发展成全球性公司的大型企业来说,公开供应商名单优大于弊,对外说明自己全球供应链的优势、对于品牌商来说算是一种加分。“加工厂是核心竞争力,但不是机密,服饰企业的竞争还在于面料采购、商品企划、款式设计、营销策划、销售等等的环节,公开自己的加工厂名单并不意味全部。”
  胡近东也表示,相较而言供应商对于中小型的时装服饰企业更为重要。而诸如优衣库这样的传统的大型供应商愿意公开则表示对于合作伙伴的信任。
  在名单中供应商中不少是品牌方的长期合作商,而优衣库在有些工厂的加工订单里占到大多数的80%。这也意味着对于这些工厂来说,优衣库就是最大的“金主”。所以,即使名单公开,别家想要挖墙脚不是那么容易。
  早在迅销之前,欧美的一些跨国大公司已经开始公开自己供应商名单。
  2006年,耐克公开供应链上所有工厂的细节。耐克当时公布的海外生产商名单包括中国的124家、泰国的73家、韩国的35家、越南的34家,此外,还有遍布亚洲其他地区以及南美、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等地的工厂。耐克的发言人李·温斯坦表示,希望公司公开供应商的行为能够推动整个行业前进。到了,2013年,瑞典快时尚服饰公司H&M集团也公开其供应商名单,由此该品牌成为世界第一个也是最大的将自己的供应商名单公开的成衣品牌。彼时,该公司负责人表示:“这份名单上的厂商涵盖了我们将近95%的生产量,这是我们经过长期的努力,才得以建立的一个有力且具策略性的供应商链条,此次将所有供应商的名字、工厂甚至地点都坦诚公布,并不担心同业对品牌的恶性竞争。”
  上述公司认为,增强透明度,是大公司提升形象、吸引顾客的招牌。他们觉得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好品牌”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好品牌”,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0415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883号

中国好品牌 | 版权所有www.haobran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