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好品牌” 时间:

网络直播业纳入全面监管 行业格局将趋集中

来源:上海证券报  投稿人:  时间:2016-12-14  

文章简介:业内人士认为,《办法》加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信办等部门此前出台的规范性文件,意味着直播行业进入全面监管时代。

        从文化部获悉,《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管理办法》(简称《办法》)正式印发,《办法》对网络表演经营单位提出具体要求。
  业内人士认为,《办法》加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信办等部门此前出台的规范性文件,意味着直播行业进入全面监管时代。
  监管新规密集发布
  今年以来,多个部门先后出台政策措施对野蛮生长网络直播的行业加以规范,这些措施互相补充相辅相成,明确了“谁能直播”、“怎么直播”、“直播什么”等核心问题。
  9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未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机构和个人,均不得通过互联网开展相关活动、事件的视音频直播服务,也不得利用网络直播平台(直播间)开办新闻、综艺、体育、访谈、评论等各类视听节目,不得开办视听节目直播频道。
  1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要求做新闻类直播的直播平台,需要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互联网直播发布者,应当依法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并在许可范围内提供服务。
  文化部最新发布的《办法》则要求,从事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的网络表演经营单位,向省级文化行政部门申请取得《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许可证的经营范围应当明确包括网络表演。
  综合以上文件来看,为网络表演、网络视听节目等提供互联网直播服务的平台,需要取得国家网信办授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同时也要有广电总局授予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同时要向省级文化行政部门申请取得《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满足上述条件,要建立健全审核制度,新闻直播类先审后发,落实主播实名制。
  从事网络表演、网络视听节目的主播个人,要取得广电总局授予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直播需实名,遵守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禁播的内容不得出现在节目中。
  千家平台亟须整合
  为什么直播新规在下半年密集发布,行业发展过于野蛮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映客副总裁王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每个月都会出现很多新兴的直播平台。春节结束的时候,直播平台大概有八十多家;5月份的时候好像四五百家;现在已经接近一千家。这种发展势头我们也很担心。”
  平台爆发的同时,高质量的内容却跟不上。因此,部分主播为了吸引关注,以炫富骂街、低俗色情等“激进”内容吸引眼球,社会影响十分恶劣。
  三部门的全面监管必然导致直播行业深度洗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主流直播平台对即将到来的行业洗牌更有优势。
  业内人士认为,从已经出台的文件来看,平台对主播进行监控审核无疑要加大运营成本,对技术水平的要求大大提高,也容易导致部分主播人气下滑,许多低质量的平台会淘汰出局。
  此外,持证运营的硬性要求也会让潜在的竞争者知难而退,让行业结束野蛮生长。
  而对于主流直播平台来说,资金和技术的实力较强,能够满足主管部门的监管要求。目前很多主流平台的细分定位十分清晰,不需依赖低端内容,未来发展不会受到影响。
  “我们希望先让直播行业的水变得更清澈一些,然后再去争自己的市场份额。这样才是最健康的,而不是把水搅浑了,谁都活不下去。”王昊说。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好品牌”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好品牌”,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0415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883号

中国好品牌 | 版权所有www.haobran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