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好品牌” 时间:

滴滴“复活”小蓝单车 单车大战变出行平台之争

来源:北京日报  投稿人:好品牌  时间:2018-01-10  

文章简介:随着打车软件、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为代表的共享出行方式日渐融合,共享单车的竞争正转向综合出行平台的较量。

        原标题:滴滴“复活”小蓝单车 单车大战变出行平台之争
  共享单车市场又闯入一员大将。昨日,滴滴出行宣布正式与小蓝单车达成单车业务托管合作。随后,小蓝单车发布致用户的一封信表示,用户将可通过滴滴出行App继续使用小蓝单车。如今,随着打车软件、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为代表的共享出行方式日渐融合,共享单车的竞争正转向综合出行平台的较量。
  滴滴推共享单车平台
  此前,业界一直盛传滴滴出行将正式“杀”入共享单车领域,不仅将接管濒临倒闭的小蓝单车,还在内部悄悄孵化自有品牌的共享单车项目。随着昨天滴滴、小蓝各自发出的一纸通告,真相最终浮出水面。
  根据双方的托管安排,小蓝单车的品牌、押金和欠款等各项事务的归属不变,不随托管转入滴滴,滴滴也并不会揽下退还小蓝用户押金、特权卡和充值余额的责任。不过,滴滴提供了一个备选转换方案——小蓝单车App用户押金、特权卡及充值余额可转换为等值滴滴单车券和出行券。从1月17日起,小蓝单车的用户可以自主选择转换,或继续与小蓝公司沟通协商其他解决方案。对于不接受转换方案的用户,小蓝单车方面表态“会努力寻找解决办法”。
  滴滴同时表示,将于近期在App内推出共享单车平台,陆续汇集ofo小黄车、小蓝单车、自有单车等更多单车品牌,并推出免押金骑行服务。
  在业内看来,滴滴接管小蓝单车,并打造自有品牌踏入共享单车市场的行为并非意外之举。共享单车业务炙手可热的背后,是高频率使用、高活跃度用户为自身业务所带来的流量价值。据悉,此前滴滴曾在连续4轮融资中加注ofo小黄车,并于2017年4月在主应用中正式添加ofo的使用入口,但随后二者渐行渐远。此次,滴滴将小蓝单车纳入麾下,并搭建共享单车平台,显示出滴滴希望将用户综合出行需求“一网打尽”的决心。
  押金问题仍未妥善解决
  “我的小蓝单车App里已经显示‘无押金’了,可是押金还在退还过程中,根本没退到我的账户上。”听到小蓝单车押金可以转换为滴滴出行券、单车券的消息后,不少市民的心仍然悬在空中。
  去年10月,市民曹先生在网上看到小蓝单车经营情况濒危的新闻,便立刻在小蓝单车App上提交了退押金申请。然而,时隔3个月,这笔押金仍然没有退还到他的账户。“不光押金退款没收到,App里也查不到押金去向,估计想换打车券都难吧?”曹先生有些担忧。
    一些小蓝单车用户认为,押金能换成滴滴打车券的话,尚可接受;也有用户表示“只要押金,不要券。”
  “企业间的业务托管或业务合作是正常的商业行为,我们也乐见企业抱团取暖,尤其是对小蓝单车这样的新兴企业。但是,所有托管或合作不能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有权要求合理退费和退取押金。”中国消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指出,表面上消费者可以选择兑换滴滴券,但实际上消费者没有其它选择,因为再找小蓝单车退费非常困难。
  实际上,在多家共享单车平台押金难退的问题爆发以来,消费者的信心大受打击,一些用户甚至连摩拜、ofo都不敢同时使用,直接二选一后申请退押金。因此,免押金骑行可能是保持消费频次和用户规模的重要途径。
  共享单车或融入出行平台
  一部手机上,共享单车和互联网打车的软件都有好几个,对用户来说的确头疼。经过烧钱大战和监管风暴的洗礼后,互联网单车的发展也到了不断被投资人喊话合并的十字路口。
  就在人们以为摩拜、ofo快要合并之际,滴滴的强势入局,让共享单车发展格局扑朔迷离。一方面是打车平台要整合共享单车,另一方面,摩拜单车也在投资人的野心下,开始转型综合出行平台。
  1月7日晚,一汽轿车发布公告称,与贵安新区摩拜出行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拟对摩拜出行进行增资入股。这意味着,在小橙车之外,摩拜还将有专属的共享汽车。
  业界分析,有了与传统车企的深度协同,摩拜共享汽车项目有望快速复制推广,并与滴滴形成正面竞争。“单靠共享单车,几乎看不到盈利的希望。”一位互联网行业投资人分析,打车平台纷纷将业务拓展到新能源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以及整个出行场景,共享单车业务被综合出行平台整合是必然结果,竞争最终会演变为综合出行平台之争。
  此前,神州优车集团也召开战略发布会,宣布将打通出行、分时租赁、融资租赁等业务,由“汽车出行”升级为“汽车生活”平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好品牌”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好品牌”,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0415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883号

中国好品牌 | 版权所有www.haobrand.net